玉石趣味活动问答:如何辨别真假玉石?
最近和朋友逛玉石市场,她看中一块“羊脂白玉”吊坠,老板开价三千还说是“跳楼价”。我拿起来掂了掂,对着阳光一照,拉着她就走——这分明是乳化玻璃冒充的!今天咱们就唠唠,普通人在生活中怎么快速分辨真假玉石,避免交智商税。
一、肉眼就能用的三大绝招
咱先说不用任何工具的土方法,菜场大妈都在用这些技巧:
1. 看光泽就像看人脸色
真玉的光泽是温润的油脂感,就像抹了层薄薄的茶油。而玻璃仿品会反光得刺眼,树脂仿品则像蒙着层雾。上次在展会上见过用岫玉冒充和田玉的,那水亮亮的玻璃光泽立马露馅。
- 实操技巧:把玉件放在黑色布料上,转动不同角度观察反光
- 注意:水沫子等伴生矿也会有玻璃光泽,要结合其他特征
2. 纹理比指纹还个性
天然玉石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翡翠的“苍蝇翅”、和田玉的“毛毡状结构”,这些用10倍放大镜就能看清。记得有次见到染色的马来玉,放大后颜色都堆积在裂纹里,像钢笔水洇了卫生纸。
特征 | 真玉表现 | 假玉表现 |
纹理 | 自然过渡的云絮状 | 规则网状或完全无结构 |
颜色边界 | 渐变渗透 | 锐利分界 |
3. 手掂分量知轻重
真玉的密度普遍在2.9-3.3g/cm³之间,拿在手上有压手感。有次在地摊上试了个“和田玉”把件,轻飘飘的像塑料,后来才知道是方解石压制的。
二、家里就能做的小实验
要是肉眼看不准,咱们可以动用点厨房道具:
1. 头发丝验证法
把头发缠在玉石上,用打火机烧。真玉导热快,头发烧不断。不过这招对厚度超过5mm的玉件才明显,薄片玉饰可能失效。
2. 水滴测试术
在表面滴清水,真玉上的水珠会保持半球形,而注胶处理的B货玉会很快晕开。上次用这方法试了个处理过的翡翠镯子,水滴像在荷叶上滑走了。
- 测试前要用软布擦净表面
- 不能用在多孔隙的玉石(如绿松石)
三、进阶玩家的专业手段
要是准备长期玩玉,建议备些小工具:
1. 查尔斯滤镜妙用
这个绿色镜片能快速识别染色玉。有次见人卖“帝王绿”戒面,滤镜下泛红光,明显是铬盐染色。不过要注意天然翠榴石也会变红,得结合其他特征。
2. 紫外灯照妖镜
在黑暗环境中用365nm紫外灯照射,注胶处理的玉石会发蓝白荧光。记得有回照了个“冰种翡翠”,整个像夜光贴似的,原来是树脂填充的。
检测项目 | 专业设备 | 家用替代 |
折射率 | 折射仪 | 鱼缸玻璃对比 |
硬度 | 摩氏硬度笔 | 钢刀划刻(慎用) |
最后提醒大家,现在有些高仿连专家都要借助仪器。要是碰到价格过低的“极品”,不妨多留个心眼。上周在古玩城见着个“田黄石”,摊主说是祖传的,结果用指甲一抠就掉粉,原来是肥皂石做的。玩玉这事急不得,多看少买准没错。
天色渐晚,玉石市场的摊位陆续收摊。远处传来叮当声,几个老师傅正在打包没卖完的货品。突然想起行里人常说的那句话:玉卖有缘人,不识莫强求...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