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地区党建活动对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芷江地区党建活动如何“接地气”地推动治理现代化
在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的岩桥社区,67岁的老张最近养成了新习惯——每天晚饭后都要用手机刷两下"侗乡红云"小程序。"上个月我反映的路灯问题,三天就修好了,现在还能看村里党员们的服务积分呢。"老张边说边展示着手机界面,屏幕的光映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透着股新鲜劲儿。
当党小组会议开进农家院
春末夏初的傍晚,板栗坪村的农家院里飘着艾草香。八个党员和十几位村民围坐在老梨树下,讨论着垃圾分类的事。村支书杨大姐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老李头说分不清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建议在垃圾桶上画图示。这个点子好,咱们明天就落实。"
这样的场景在芷江217个村(社区)已成常态。基层党建跳出会议室,把组织生活开到了田间地头:
- 院坝党课:每月至少1次在农户庭院开展
- 火塘议事会:冬季围着火塘讨论村务
- 田间党小组:农忙时节在劳作间隙开短会
智慧平台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县党建办的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各村的待办事项。"看这个红点,是禾梨坳乡有群众反映灌溉水渠堵塞。"工作人员小刘快速点击派单,"系统会自动匹配最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要求2小时内响应。"
服务类型 | 2021年办结量 | 2023年办结量 | 响应速度提升 |
---|---|---|---|
民生诉求 | 2,315件 | 5,782件 | 63% |
矛盾纠纷 | 487起 | 1,203起 | 81% |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在土桥镇,党员积分制让52岁的老党员陈叔焕发"第二春"。他承包了三个孤寡老人的日常照料,还组织起了义务护河队。"现在做得好能兑换农机培训名额,大伙儿积极性可高了。"陈叔的护河队已从5人发展到27人,河道垃圾减少了七成。
能力提升的三大实招
- 定制化培训:开设"乡村夜校"讲授数字治理技能
- 实战化演练: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 可视化考评:用数据云图展示治理成效
暮色中的风雨桥上,几个村干部正用手机直播卖黄桃。"去年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咱们村农产品销售额翻了两番。"村主任笑着调整手机支架,背景里是挂满果实的桃林。
当侗歌遇上治理创新
在芷江这个少数民族占48.7%的县城,党建活动透着浓浓的民族味。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老师把村规民约编成侗族琵琶歌,轻快的旋律让政策宣传变得生动起来。"现在连娃娃都能哼几句'垃圾分类要做好'的调子。"
晚风拂过㵲水河,河岸的智能感应路灯渐次亮起。广场上,社区党员正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环,笑声混着蝉鸣,融进这座小城的夜色里。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