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马吃水皮肤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自贡马“吃水皮肤”的常见原因揭秘
最近在自贡的养马圈里,老张家的枣红马总用后蹄挠肚子,毛都蹭秃了好几块。兽医来看过后说是典型的“吃水皮肤”,这种让马匹遭罪的皮肤问题,在自贡这样湿度大的地区特别常见。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马儿出现这种状况呢?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一、环境因素引发的皮肤问题
自贡特有的“三多”气候——雨水多、雾气多、湿度大,让马厩地面常常像浸了水的海绵。去年雨季,沿滩区马场的三十多匹马集体出现皮肤溃烂,后来发现是排水沟堵塞导致的持续潮湿。
1. 湿度超标的影响
- 马厩相对湿度>80%时,真菌繁殖速度加快3倍
- 连续阴雨7天以上,马匹皮肤病发生率提高60%
- 垫料含水量超过40%就容易滋生致病菌
2. 高温加速病情
夏季马房温度超过28℃时,马匹出汗量增加,皮肤PH值失衡。荣县马术俱乐部做过对比实验:同一马厩西晒区域的患病率是阴凉区域的2.3倍。
环境指标 | 安全范围 | 危险阈值 | 数据来源 |
空气湿度 | 40%-60% | >75%持续72h | 《中国马业科学》2022 |
地面温度 | 18-25℃ | >32℃ | 四川畜牧兽医站数据 |
二、饲养管理中的隐患
大安区老李头去年改用新饲料后,马群陆续出现皮肤结痂。经省农科院检测,原来是饲料中锌元素超标导致代谢紊乱。这事提醒我们,日常喂养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埋雷。
1. 营养失衡的连锁反应
- 维生素A缺乏:皮肤角质化速度加快
- Omega-3脂肪酸不足:皮肤修复能力下降
- 锌铜比例失调:毛囊细胞再生受阻
2. 清洁护理的误区
很多养殖户爱用碱水洗刷,以为能杀菌。殊不知马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PH6.2-6.8)会被破坏,反而更易感染。贡井区防疫站做过对比:每周用肥皂清洗3次的马匹,发病率是用清水洗马的1.8倍。
三、病原微生物作祟
去年秋天,富顺县赛马场爆发群体性皮肤病。省动物疫控中心化验发现,是罕见的须毛癣菌变异株作怪。这种真菌在潮湿稻草里能存活118天,普通消毒剂根本奈何不了。
病原类型 | 常见区域 | 活跃季节 | 文献依据 |
石膏样小孢子菌 | 鞍具接触面 | 梅雨季 | 《兽医微生物学》第5版 |
蠕形螨 | 鬃毛根部 | 春秋季 | 《中国兽医杂志》2023 |
四、遗传因素的影响
自贡本地马经过基因检测,发现TLR2基因突变率比其他地区高12%。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负责识别真菌成分,突变后会使马匹对皮肤感染的抵抗力下降。
1. 品种特性差异
- 西南马系:皮肤厚度较薄0.3mm
- 蒙古马系:皮脂腺密度高15%
- 温血马:汗液含更多营养物质
看着马厩里刚敷完药膏的枣红马,老张把垫料换成了掺有艾草灰的锯末。窗外的知了还在扯着嗓子叫,马儿低头啃着添加了亚麻籽的新饲料,尾巴悠闲地甩动,那些红肿的斑块正在慢慢结痂。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