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端午节活动:端午节期间的绘画作品欣赏
杭州端午节活动:画笔下的粽香与龙舟
五月的西子湖畔飘着粽叶清香,断桥边的柳条在微风里轻轻摇晃。老张带着孙子挤进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展厅,迎面撞见一幅三米长的《钱塘竞渡图》,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出二十多艘龙舟破浪的瞬间。"这画得比去年运河边的真龙舟赛还热闹!"孙子扯着他袖口嚷嚷。
水墨丹青里的端午记忆
杭州各美术馆今年共展出127件端午主题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半个世纪。在浙江美术馆的常设展厅,1965年创作的《吴山天风裹粽忙》用焦墨勾勒出老城隍阁前支着竹匾包粽子的市井场景,画面右下角还藏着半截没画完的脚踏车龙头。
- 传统派:浙江画院集体创作的十二联屏《西湖二十四节气·芒种》刚完成装裱
- 现代风:转塘象山艺术公社的玻璃幕墙上投影着动态水墨《数字龙舟》
- 童趣组:青少年宫选送的283幅儿童画正在杭州图书馆环廊展出
三代画家的端午对话
在运河畔的工艺美术博物馆,策展人把86岁老画家陈如冬的《五黄宴》和90后插画师阿茶的电子屏风并置展出。前者用没骨法晕染的咸鸭蛋透着琥珀光,后者用像素块堆砌的emoji粽子表情包正在循环播放。
作品类型 | 展出场所 | 创作媒介 | 互动装置 |
传统水墨 | 浙江美术馆 | 生宣、矿物颜料 | 拓印体验区 |
数字艺术 |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 LED交互屏 | AR划龙舟游戏 |
儿童创作 | 市民中心展览馆 | 水彩笔、黏土 | 粽子香囊DIY |
画笔尖上的城市温度
河坊街的胡庆余堂门廊下,美院学生在青石板上用粉笔临摹《本草纲目》里的艾草图。路过的大妈从菜篮里掏出刚买的艾草束比对着:"茎秆要再画直些,端午挂的艾草讲究挺立如剑。"
市井里的艺术惊喜
拱宸桥西的茶馆玻璃上,突然出现用雄黄酒绘制的钟馗像,阳光穿过琥珀色的酒液在木桌上投下晃动的光影。老板说这是美院实验艺术系学生昨夜的即兴创作,"管到梅雨季结束,正好接上中秋的嫦娥。"
西湖文化广场的环形台阶成了巨型画布,来自七个城区的居民用粽子叶蘸墨汁,在百米长卷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叶脉纹路。穿汉服的小姑娘踮着脚在空隙处补了只歪歪扭扭的龙舟,船头还竖着用金粉勾的三角旗。
画笔停驻的端午时光
暮色降临时,南宋御街的灯笼次第亮起。青石板路上残留着颜料痕迹,几个美院学生蹲在吴山烤禽店门口速写排队人群,炭笔在速写本上沙沙作响,空气里浮动着叫花鸡的香气和隐约的雄黄酒味道。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